2009年3月12日 星期四

楚越舟戰背景介紹

很久很久以前,一個叫做春秋的時代,那個時候周天子已經管不動手下的諸侯,所以許多諸侯都自立為王,分裂成各個小國,互相征戰,希望自己能一統天下。

在中國西南方的一個諸侯國叫楚國,楚國曾經是中原的霸主,但後來受到東南方吳國的壓制,甚至連國都都被吳王闔閭攻破。直到楚惠王熊章即位,重用人才,全心發展,楚國才又走上了爭霸的行列。

同一時期,東南方除了吳國,也有一個諸侯國叫越國。吳王在攻破了楚國國都後,越國同時攻打吳國,接著在西方的另一大國秦國也發兵救楚,所以闔閭只好退兵回到吳國。十年之後,闔閭出兵攻打越國,但被越王勾踐打敗,自己也受了箭傷,回國後就死了,吳王由闔閭之子夫差即位。

兩年後,夫差替父親報仇,打敗了越國並俘虜了越王勾踐。但是夫差對勾踐很禮遇,沒多久就放勾踐回國。而勾踐回國後經過臥薪嘗膽,努力累積實力,最後攻破了吳國國都,夫差後來則自殺身亡。

越國強盛了一段時間,勾踐打敗了吳國後,又發兵攻打楚國(註一)。在春天時都很順利,但後來公輸般從魯國來到了楚國,幫助楚國發明了一種在舟戰使用的攻擊兵器,這種兵器叫做牽鉤(註二)。有了這樣兵器,楚國在夏天時反過來占了上風,一路追擊,越國只能倉促地逃跑。那一年的秋天,熊章為了報復越國,又出兵攻打了越國。自此,越國漸漸走向敗亡之路,而楚國重新振興了起來。

註一:

楚惠王十三年春,越國攻楚。夏,楚軍追擊越軍,至冥不及,乃還。秋,楚為報復越國,率軍攻打東夷。

註二:

昔者楚人與越人舟戰於江, 楚人順流而進,迎流而退,見利而進,見不利則其退難。越人迎流而進,順流而退,見利而進,見不利則其退速,越人因此若埶,亟敗楚人。公輸子自魯南游楚,焉始為舟戰之器,作為鉤強之備,退者鉤之,進者強之,量其鉤強之長,而制為之兵,楚之兵節,越之兵不節,楚人因此若埶,亟敗越人。

沒有留言: